找到相关内容1235篇,用时4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五台山的“圣山化”与文殊菩萨道场的确立

    》:佛涅槃后四百五十岁,(文殊)当至雪山,为五百仙人宣畅敷演十二部经....令得退。(20)关于“雪山”之名,《华严经?菩萨住处品》所提略有不同: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,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。现有...僧侣对五台山都带有特殊的感情,详见下文。  (7),或译作妙音、妙乐、敬首、德首等名。  ─2─  法嗣绝。在诸多大乘经系中,多以文殊为诸菩萨之上首。(8)  佛教提到文殊菩萨的经典数量之多,不胜枚举...

    王俊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84160734.html
  • 藏传佛教法器收藏

    (1)佛徒虽曾有种种邪见,但若能真心敬重袈裟,可以达到声闻、缘觉、菩萨三乘的果位;  (2)天龙人鬼,如能敬重袈裟,可在三乘解脱道路上退;  (3)若有鬼神、诸人,得袈裟及至四寸,即可有充足的饮食...外力的奇特祈祷方法,认为一转嘛呢轮,就等于诵了一遍经。  在藏传佛教寺院周围都装置有一批可依次转动的经轮,即转经桶。转经桶一般用布、绸、缎、牛羊皮包裹,也有用木、铜制成的。其表记刻有“垵、嘛、呢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41061077.html
  • 永明延寿佛学思想研究

    颠倒。其深信者,从其毁碎。埋弃地中,疑误众生。入无间狱,失于正受,当从沦坠。”他引《华首经》云:“佛告舍利弗:菩萨有四法,终退无上菩提。何等为四?一者若见塔庙毁坏,当加修治,若泥乃至一塼。二者若于四...华严宗,如《宗镜录》卷九十二云:“问:‘此《宗镜录》,何教所摄?答:‘真唯识性,理无偏圆,约见不同,略分五教。一小乘教,唯说六识,不知第八赖耶。二初教,说有赖耶生灭,亦言有如来藏。三终教,有如来藏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02761447.html
  • 《华严经》“十地品”概说

    一切法不生不灭的智能,即称之为“无生法忍”。所以忍所通达的所缘境界,是无生,一切法不生不灭的真理。得无生法忍,尽断三界惑,得退。八地菩萨的无相行,证无分别法性,得无生法忍,断尽三界烦恼,从此进入真正...厌舍心、离贪心、退心、坚固心、明盛心、勇猛心、广心、大心等十种深心,勤修四禅、四无色定、四无量定等定学,即得受持一切佛法,成就各种禅定,去除贪、〖FJF〗NB256〖FJJ〗、痴等各种邪〖FJF〗...

    业露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14261522.html
  • 《华严经》十地品概说

    第八地能够证悟一切法不生不灭的智能,即称之为"无生法忍"。所以忍所通达的所缘境界,是无生,一切法不生不灭的真理。得无生法忍,尽断三界惑,得退。八地菩萨的无相行,证无分别法性,得无生法忍,断尽三界烦恼...住心、厌舍心、离贪心、退心、坚固心、明盛心、勇猛心、广心、大心等十种深心,勤修四禅、四无色定、四无量定等定学,即得受持一切佛法,成就各种禅定,去除贪、〖FJF〗NB256〖FJJ〗、痴等各种邪〖...

    业露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62561815.html
  • 千峰竞秀的人间佛教

    果来指称《小品般若经》的二十类大乘退菩萨。[62]林先生既不反驳其理论,也不推翻其教证,无根无据就凭空说“也是可以质疑的”。我认为,这样的处理是非常不负责任的。因为,有质疑,就应拿出理由,否则就应...”[75]  事实上,从大乘佛教的精神来说,般若的契证是菩萨得生如来家、退菩提心的前提,法眼未净的菩萨是菩提道上的未稳定者。因此,现代禅才提倡“法眼清净的菩萨行”是大乘菩萨道的真意。  (八) 林...

    温金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73261854.html
  • 鸠摩罗什的中观般若思想

    阿鞞跋致(退)相,令久修人功深退。五十八至六十一为梦品,六十二至六十五为说般若空可得,六十六则是嘱累品。   这说明从二十七品到六十六品,共四十品,是一个完整的说法,内容及结构都与道行经中相当的...则见异,故明诸法,同此三法。   如、法性、真际三者等同实相,唯因禅观之深浅不同,而有相异之名称而已. 罗什说:   故有无非中,于实为边也。言有而有,言无而不无。虽诸边尘起不能之令异,故言诸边不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81961909.html
  • 《放光般若波罗蜜经》在中国的传译和影响

    ,成菩提,“菩萨住是法者,为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,亦不见法有所逮,亦有所逮,亦不无所逮,是为法之常住。”   菩萨见诸法性皆空,于菩提退,经中说:  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,见诸法性皆空,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终还。何以故?不见诸法挂碍,当何从有狐疑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性空无有众生,亦不见众生处,亦不见有吾我寿命及知见事,亦不见五阴乃至八十种好,亦无所见。   诸法性空思想对于行菩萨道的菩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84361922.html
  • 《顿悟入道要门论》浅释(2)

    识相应的妙观察智。妙观察智是“分别识得此智慧。能观诸法自相共相,于众会前说诸妙法。能令释生得退”。密教五智中,以此配于西方无量寿佛之智德。有漏之前五识而得与无漏之前五识相应之成所作智。此智能于...一行三昧。何以故?毕竟清净,无我人故。起爱憎,是二性空。是无所见,即是真如无得之辩。此论传无信,唯传同见同行。当观前人有诚信心,堪任退者,如是之人,乃可为说。示之令悟。吾作此论,为有缘人,非求名利。只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14862085.html
  • 佛教的和谐伦理思想研究

    rdquo;,等等,以抑制、克服、消除内心的恶,扩充、坚固内心的善,在心灵中养成一个坚实而退的道德自觉,形成良好的道德生态,这种善心生态,也就是清净心、明洁心、无浊心、离烦恼心、善调顺心、善寂静心、善...亦无福报。”[2]人用不着分辨什么是善,什么是恶,什么应该做,什么应该做。尽管作恶,无论作什么样的恶,多大的恶,都称上是恶,都不会导致对行恶的惩罚,没有恶报,心中也不要有罪恶感。同样,...

    董群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21462115.html